2025-11-02 19:04:33 世界杯小组赛积分

社区餐饮:扎根街坊,赚的是细水长流的辛苦钱

(4)藏在犄角旮旯的铺子?再便宜也别要!得特意拐弯抹角才能到,天生就输在起跑线上。

(选址实操)别光听中介忽悠!自己搬个小马扎,早中晚去目标铺子门口蹲几天:

(1)数数早上买菜的大爷大妈、送娃上学的家长有多少人经过。

(2)看看中午有没有人溜达出来吃饭。

(3)瞅瞅晚上下班回家的人流旺不旺。

(4)要是感觉冷冷清清,半天没几个人影儿,赶紧撤!这地方“人气”不行。

二、 卖啥?就做街坊的“第二个厨房”!

你卖的不仅仅是饭,是那份熟悉、方便和放心!

1、抓住一日三餐的“刚需”

(1)早餐:包子、油条、豆浆、粥,越快越好!上班上学的都赶时间。

(2)午餐:盖饭、面条、快餐盒饭,吃饱吃好别太贵。记住街坊的心理价位,一荤一素加米饭,别轻易突破30块(大城市酌情),不然人家觉得不如回家做。

(3)晚餐:几个拿手的家常小炒,味道稳定是关键。再备点能带回家加热的硬菜(像红烧肉、炖肘子),或者配好的半成品净菜,解决“今晚吃啥”的难题。

(4)别忘了“应急”需求:半夜的一碗热汤面,感冒时的一碗清粥,加班回来的一盘饺子...这时候大家不太计较价钱,要的是那份及时和暖心。

2、定价是个“心理战”

(1)显实惠:主打菜价多用点 8块8、9块9、18块8,看着就比整数20块便宜不少!这是小技巧。

(2)暗地里保毛利:套餐里搭上自己熬的酸梅汤、豆浆,或者成本低又开胃的小咸菜(腌萝卜、拌海带丝),利润就藏在这里面。

(3)得有“钩子”:1块钱的茶叶蛋、2块钱的豆浆、5块钱的葱油拌面...这些不指望赚钱,就为了让人第一次愿意走进来试试。尝好了,下次可能就点贵的了。

3、菜单:少而精,常换常新

(1)别整得跟满汉全席似的!主食三五样,热菜十来道,凉菜五六款足够了。选择太多,客人纠结,你后厨也抓瞎,备菜还浪费。

(2)多做“小份”!现在独居的、带小孩的、想少吃点的多了去了。半份菜、单人份,灵活又贴心。

(3)定期“上新”搞点小动作:比如“周三红烧肉特惠”、“周五酸菜鱼半价”,或者让大厨琢磨个“本周街坊菜”。老吃那几样会腻,有点新鲜感大家才惦记。

三、 拉客留客:把邻居变成“自己人”

社区生意靠口碑,靠人情,平台烧钱买流量那套在这儿不好使!

1、线下:让自己店变成“小区客厅”

<1>提供点“不值钱但暖心”的服务

(1)门口放个架子,下雨天借个伞,手机没电了借个充电宝,快递到了帮忙收一下(跟快递员熟点)。

(2)夏天熬锅绿豆汤免费喝(就说“天热,街坊们解解暑”),冬天煮点姜茶(堂食或者群里说一声就能来喝)。

(3)店里弄块地方,贴贴物业通知、谁家阿姨干活好、谁家有不用的东西转让...让大家觉得你这儿是个“信息集散地”。

<2>“眼见为实”建立信任

厨房能透明尽量透明,让大家看着做,吃着放心。今天新到了啥好菜、好肉,大大方方摆出来给人看。

给常来的熟客弄个存酒的小柜子,或者放套专属碗筷贴上名字标签。这小细节,让人感觉像回家。

2、线上:微信群是“复购神器”

<1>建群有讲究

(1)千万别刷屏广告!发发红包、聊聊小区停水停电、谁家孩子升学经验、拼个水果团购...这才像邻居群。多发有用的,少发卖货的。

(2)别当“群霸”!让群里的阿姨们晒晒自己做的菜,让家长们交流交流育儿经,群活跃了,大家才爱看。

(3)别贪大!一个群别超过150人,最好按楼栋分群,这样信息更精准,邻里也熟悉。

<2>怎么让群“活”起来?

(1)进群有礼:扫个码进群,送个卤蛋或者5块钱代金券(下次用),有点甜头。

(2)每天定点“小恩小惠”:比如早上9点发个红包,手气最佳的送杯豆浆;晚上8点预告明天有啥特价菜,可以提前订。

(3)发动邻居拉邻居: “拉3个街坊进群,送你份小凉菜!” 熟人拉熟人,最靠谱。

3、培养几个“社区代言人”

(1)找小区里的“能人”:消息灵通的宝妈、热心肠的大爷大妈、业主群里说话管用的群主。

(2)给点实在好处:他们介绍人来你这儿吃饭,按消费额返个5%-8%(直接返到他们下次吃饭能用的余额里)。

(3)给点“特权”:比如每天给他们留点特价好菜,或者下午不忙时让他们来坐坐喝杯免费茶。让他们觉得有面儿,更愿意帮你说话。

(效果是实打实的)做得好的社区店,微信群里来的单子能占到一半!而且群里老客回来吃的次数,是散客的好几倍!这就是人情的力量。

四、 抠成本、提效率:小店活命的本事

小本生意,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纯利

1、人:一个萝卜几个坑

(1)别养闲人!早上收银的姑娘,可能得帮忙蒸包子;中午服务员,晚上得帮着打包外卖。大师傅不忙的时候,也得动动手切配、搞搞卫生。

(2)灵活用工:找找小区里身体好的退休阿姨,就在饭点最忙的那两三个小时来帮帮忙(比如中午11点到1点),离家近,工钱按小时算,比全职划算,人也稳定。

2、地方:让巴掌大的地儿生出金子

<1>把时间用满:

(1)早餐(6-9点):主打外带,开个快速窗口,别耽误上班上学。

(2)午餐(11-13点半):套餐走起!菜提前配好盒,出餐快如闪电。

(3)下午(2-5点):这空档别闲着!地方租给小区里做微商的拍拍照,或者给托管班供点点心,蚊子腿也是肉。

(4)晚餐(5点半-8点半):家常菜+提前炖好的大锅菜(像红烧肉、狮子头)加热就行,减少对大师傅的依赖。

<2>地方小,就得更会“偷空间”

(1)少摆点固定的大桌子,多用能收起来的折叠桌、靠窗的吧台位。

(2)厨房能压缩就压缩(25-30平米够用就行),设备买高效好清洗的(万能蒸烤箱这种神器考虑下)。

3、菜品:死磕几样招牌,稳定压倒一切

(1)“二八定律”准得很:店里80%的流水,可能就来自那20%的菜!把那几样招牌菜(比如卖得最好的前五名)的味道、速度、成本抠到极致!其他的该砍就砍,别心疼。

(2)复杂菜式“预制化”:像费工夫的红烧肉、大丸子,可以找靠谱的中央厨房提前炖好,或者自己提前批量做好冻起来。店里加热一下就能卖,口味还能保证每次都一样,关键是不用拴住大厨。

(3)供应链“就近取材”:跟旁边的社区菜店搞好关系,每天送点新鲜蔬菜。冻品、调料找大品牌的本地经销商,跟他说你是“小B端”,争取个“小客户专供价”。

五、 人情味:这才是咱社区店的“护城河”

街坊来你这儿吃饭,图的不光是饱,更是那份“被惦记着”的感觉。

1、“记性”要好

(1)记住姓啥:熟客来个两三次,服务员得能自然地喊声“张姐”、“王叔”。

(2)记住口味:谁不吃香菜,谁爱坐靠窗,谁要多加醋...最好记下来(用个小本本或者系统备注)。

(3)记住“大日子”:熟客生日了,下碗长寿面加个蛋;谁家孩子考试,送个“满分煎蛋”(溏心的!)。花不了几个钱,暖人心。

店长手里得有点“小权”:每月有那么几次,遇到老客有点小抱怨,或者纯粹就是想给个惊喜,可以抹个零头、送个小菜。这叫“人情润滑剂”。

2、营造“家”的氛围

(1)弄个小角落放点孩子的绘本、积木,让宝妈能安心吃口饭。

(2)备上老花镜(给眼神不好的老人)、手机支架(给边吃边看的年轻人)、稳当的婴儿椅。

(3)下雨了,主动借把伞。打包袋子上,可以印上店名和大概位置(比如“XX小区东门老李家常菜”),提着走就是活广告。

3、跟社区“打成一片”

收点街坊们不要的旧书,弄个“共享书架”。

(1)让小区里的老人写写菜单(字好看的那种),裱起来挂墙上;让孩子们画画,贴在店里当装饰。

(2)重阳节搞个“大爷拿手菜比拼”,寒暑假招几个“小店体验官”(中学生)来帮帮忙。让大家觉得这店是“自己人”的店。

社区店的终极目标,不是干掉那些连锁大牌,而是让街坊们觉得:家门口没了你这口吃的,还真不习惯!当阿姨们习惯在你店门口唠嗑,孩子们放学就往你这儿钻,加班的小年轻冰箱里常备着你家的冻饺子...你就有了最厚实、最难被撬动的“靠山”。

甭整虚的,现在就干点实在的:

1、明天早点起(7点就行),搬个凳子坐店门口,看:

(1)上班的都提溜着啥早餐?(包子?面包?便利店饭团?)

(2)买菜的阿姨袋子里装着啥?(看看今天啥菜新鲜/贵)

(3)放学的孩子都买啥零食?(辣条?冰棍?)

2、三天之内,把“人情”这张网织起来:

(1)弄个小本本(或者手机备忘录),开始记熟客:名字、住哪栋楼、有啥喜好。

(2)建第一个“楼栋微信群”,就从今天来吃饭的熟客开始拉。

(3)赶紧推个“应急套餐”:比如家里有人不舒服,一个电话,30分钟内热乎乎的粥+小菜送到家。

3、一个月内,刀刃向内抠效率

(1)咬牙砍掉菜单上卖得最差的那几道菜(别犹豫!),集中火力把卖得最好的两三样做到更快更好更省钱。

(2)找本地靠谱的食材供应商谈价格,替换掉一两样死贵还不好的冻品。

(3)物色并“搞定”第一位热心的小区“代言人”(宝妈或大爷大妈)。

金矿就在你家门口,锄头就在你手里攥着。别老羡慕商场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大店。当你不再看别人脸色,当你开口就能叫出小区里一半孩子的乳名...你这方寸小店,就是风雨里最暖和的避风港,更是细水长流、稳稳当当的赚钱根基。踏实干吧,街坊们的嘴和心,就是咱最大的本钱!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,欢迎交流学习,共同进步,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餐饮行业知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