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,疫后复苏之年!哪些行业和公司,符合困境反转的投资逻辑
后疫情时代,内外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。过去两年,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,有望迎来反转。经营方面的反转,最终也会体现在利润报表上,进而体现在股价上。
交易困境反转,会是2023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的主旋律。逻辑上从预期迎来困境反转,到经营数据证明反转到来,行情分为两段。
从困境到困境反转,那些行业符合呢?
电影
电影市场在2022年受到较大打击,4月份时候受到上海疫情影响,影院营业率降低到42%;11月末的时候,受到多地散发疫情影响,影院营业率一度降低至35%。
由于疫情期间影院关停、上映延期,中国电影公司预计2022年亏损2-2.4亿元。好在疫情结束后,影院快速修复,影院营业率重新回到九成以上。
2023年春节档票房收官67.6亿元,位列影史第二。满江红、流浪地球2分别于春节档实现26.07、21.65亿元票房。观影人次提升(比2022年提升12%),影票涨价也被接受(比2019年提升17%)。
未来电影市场,将走出疫情阴霾,进入优质内容驱动票房复苏的节奏。影院营业率不再大幅波动,优质影片可以轻松定档,票房全年复苏可期。主要受益公司有院线龙头万达电影、发行和进口公司中国电影,再就是优质内容提供者博纳影业、光线传媒等。
家电
家电作为地产的产业链下游,在2022年受到地产出清的压制,2022年11月开始金融支持地产政策发力,信贷融资、债券融资、股权融资等多方面政策出台。
不过从地产支持政策到市场信心修复,还有较长一段时间要走,2022年第四季度,家电市场继续承压,空调/冰箱/洗衣机累计内销出货量同比变动-4.7%/ +1.6%/ -13.8%(产业在线数据)。
春节期间,家电消费迎来复苏的迹象。综合各平台数据,家用洗地机、电烧烤炉、剃须刀、电吹风、破壁机等产品销售明显提升。
地产支持政策发力,到地产销售端复苏,还需要一段时间,不过地产竣工数据有望首先企稳。2023年地产竣工数据双位数增长,成为整个家电行业消费复苏的底气。受益公司包括美的、格力、海尔等白电龙头,同时可以关注厨电、清洁电器、小家电等相关公司。
保险
保险行业,尤其是寿险公司,最主要的是销售端,也就是销售。2021年到2022年疫情不时在各地发生,一方面代理人被限制出行造成面谈业务和展业困难,另一方面疫情也导致居民收入不稳定,会导致减少保险这种非刚性消费。
过去几年业务不好做,加上部分公司主动调结构,代理人下滑严重。
疫情全面放开后,社会活动恢复、收入预期改善,再加上感染导致的风险保障意识提升,保险的销售端迎来回暖,保费有望重回增长轨道。
2022年11月和12月,债券市场下跌,银行理财迎来亏损和破净潮,挤压一部分稳健资金从理财转向储蓄型险种。受益于储蓄型险种突出的产品力和居民避险心态,上市险企2023年开门红进展良好。
储蓄型保险率先复苏,重疾险、医疗险、健康服务产品也有望跟随回暖,届时保险行业的负债端将真正企稳。同时,经济修复、地产行业风险减小、股市向上突破等也利好保险公司的资产端。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迎来利好,保险公司股票值得关注。受益公司平保、太保、人寿、新华。
创新药
创新药,也曾受到疫情影响吗?是的。在疫情各地散发的需要管控的时候,管控会导致居民其他治疗需求被抑制。这些抑制的治疗需求,导致相应医药消费减少。
业绩不稳,加上估值较高,2021和2022年医药行业迎来较大幅度的调整。医药龙头恒瑞医药最大回撤72%,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最大回撤68%。
创新药已经反弹了不少,但相较估值高点来说,仍然处于底部。后疫情时代,诊疗需求复苏、诊量恢复,创新药行业进入业绩兑现期。业绩好转后,创新药有望提升估值。投资方向上,恒瑞医药、复星医药等传统医药转为创新药的公司,百济神州、荣昌等Biotech公司,以及药明康德(维权)等CXO公司。
总结
文旅、地产这种一目了然,受益于疫情防控调整的行业,就不用做过多赘述了。
“疫情期间有多受伤,熬过困境后现在就有多风光。”许多中小公司没能走过困境,所以现在生存下来的公司,在市场修复的时候会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,提升市占率。这个逻辑,将支持行情从交易困境反转进入交易成长阶段,这是行情的第三段。
炒股开户享福利,入金抽188元红包,100%中奖!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