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市晋墓中,发现3个怪文物,还破解了两千多年的风俗起源
鸡蛋发现在墓室西侧的泥土中,外观上看和我们现在的鸡蛋并无差别,只是略微小点而已。在发现的14个鸡蛋中,有的蛋壳完好,有的却已经碎掉了,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它们进行保护,专家们便连同泥土一起取出来,送到博物馆进行清理。
在博物馆的实验室中,专家们首先对几个完好的鸡蛋进行了清洗,结果发现鸡蛋壳表面竟然都是红色的,原来都是朱砂染色过的红鸡蛋。但可惜的是,每个鸡蛋的顶端,都有一个直径约0.3厘米的小孔,因此里面的鸡蛋也早就没了,有的也只是一些烂泥,所以剩下的仅仅是鸡蛋壳。
虽然专家们无缘品尝千年老鸡蛋的味道,但红鸡蛋的发现,也算是弥补了人们心中的遗憾,使人不得不惊叹一句:原来千年前的古人,就有吃红鸡蛋的传统了。其实,如果从史料的记载来看,分食鸡蛋的传统还更为古老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写,“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”,意思是简狄吃了玄鸟蛋,然后怀孕生了契,即商人的祖先。由此可见,鸡蛋其实在一开始,就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,故此,一般家里生子(女)的时候,都要吃鸡蛋,表示一种祥瑞。
再后来,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便开始将鸡蛋染成红色,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的就是喜庆,而鸡蛋本身的白色或者棕色并不怎么讨喜,故此红鸡蛋就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传统。直到如今,在我国很多地区,还流传着一些关于红鸡蛋的民谣,如“红鸡蛋,满脸串,今年吃你的喜馍馍,明年吃你的红鸡蛋”。
鸡蛋虽小,但意义却不凡,尤其是红鸡蛋,或许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记忆。面对这些1700多年前的红鸡蛋(壳),虽然我们不知其味,但仍可以感受当时的人们,分食红鸡蛋的欢庆和喜悦。最后,我们不得不感叹,考古真是个伟大的工作,不仅能寻找到历史的真相,还能在探知过去的同时,思考和发现我们的未来。
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,本文撰写:特约历史撰稿人:刘立江的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