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“蟄”的起源、演变过程
《古文典》910页《甲金篆》928页《说文》282页
形声字。从虫,本从埶(“藝”的古字)声,后讹为執声,其声符的变化与“势”字类似。“執”简化作“执”,故“蟄”亦类推简化作“蛰”。“蛰”的本义是动物潜伏冬眠。《说文》:“蛰,藏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凡虫之伏为蛰。”《易·系辞下》:“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引申指冬季隐藏起来的动物。在二十四节气中有“惊蛰”,时间在公历3月5﹑6或7日。这时气温上升,土地解冻,春雷始鸣,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,故名。由动物的蛰伏又引申指人长期隐居。(林志强)